• 注册
  • 作者Q群
  • 注册
  • 小说素材 小说素材 关注:132 内容:7766

    历史上惊才绝艳的美女十二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吾创网 > 小说素材 > 正文
    • 小说素材
    • 至高神
      LV.8 渡劫期
      VIP 9

        【陈圆圆】

        陈圆圆[1],常州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本姓邢,名沅,字畹芬。为苏州名妓,善歌舞。初为田畹歌妓,后吴三桂纳为妾。吴三桂出镇山海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陈圆圆曾被俘。吴三桂降清,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民间传说称吴三桂降清是为了她。

        陈圆圆母亲早亡,从养母陈氏姓。圆圆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为称“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派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畹占为私有。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一见倾心,后吴三桂纳圆圆为妾。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在一片石攻破李自成,陈圆圆复归吴三桂。后吴三桂为滇王,圆圆随往,以女道士卒于云南。

        小说家姚雪垠在论《圆圆曲》(《文学遗产》季刊198O年第一期)一文,认定陈圆圆当时已不在北京,早就到了宁远(兴城,在锦州南边),不久病死。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

        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三桂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1644年3月18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号称“大顺军”的百万起义军攻陷北京,留在北京城内的陈圆圆即刻被“大顺军”高级将领刘宗敏象胜利果实一样地掳走。当还在山海关率兵抵御清兵的吴三桂听到这一噩耗时,即刻“冲冠一怒”,并迅速打消了投降李自成的念头,遂引领清军火速入关,与清兵一道进入北京攻破李自成,也救回了陈圆圆。至于陈圆圆后来随着吴三桂南下云南以及其他诸事,我一向不甚感兴趣,因而也就不予过多关注了。

        据史料记载,当年闯王李自成率兵攻陷北京后,迅即派手下干将刘宗敏在京城四处开展追赃活动,重点追讨明朝宫廷及各级官府的库银和明朝遗臣们手中的金银财宝。为了使追赃活动取得实效,刘宗敏采取了四处抓捕、严刑拷打等一系列最严厉手段,于是整苦了那些没有跑掉的明朝遗臣们,北京城也随之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对于市民百姓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好日子过。在金钱与残虐中寻求最大快感的“大顺军”,发展到后来似乎是已经完全失控了的疯狂军队。他们在追讨榨完了明朝遗臣权贵的钱财之后,开始任意捕捉富户、商家和平民百姓,许多店铺和居民户经常在光天化日之下遭受“大顺军”登门抢劫,那情景简直跟北京城遭遇了大股土(蟹)匪下山抢劫一样。

        据《流寇志》记载,在刘宗敏的鼓动和纵容下,“大顺军”的公开抢掠每天都在升级,几乎是见人就抓,见财物就抢掠,而且不分富户与百姓,稍有争执和反抗,就随意大开杀戒。与此同时,淫掠民女的事件也多有发生。对长期在外作战的“大顺军”来说,进入京城后掠夺美女也是其欲望宣泄手段之一。

        据记载,闯王李自成在这方面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他一进入北京,就迅速住进了皇宫,并下令将宫女们集中起来,自己先把貌美色佳的留下来,然后将那些剩下的分别赏给他手下诸将和群臣。

        在闯王李自成的影响带动下,“大顺军”众多将领也开始了大规模淫掠民女之类的恶行。在这方面,最厉害的就是刘宗敏,他抢先占据了皇亲田弘遇的豪华府第,并将府第中几十名美貌女子尽数掠去,整天(蟹)地沉醉在花天酒地之中。

        当刘宗敏得知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还在京城时,根本不顾闯王李自成劝降吴三桂的旨意,居然做了一件色胆包天的事:他到吴襄府把吴三桂宠妾陈圆圆掠来,急欲强占之。而又有一种说法竟是,李自成因贪图陈圆圆的美色,亲自下令刘宗敏带人去掠抢的,竟想纳陈圆圆为自己的嫔妃……

        不论是刘宗敏还是李自成,他们确实都不该做掠抢陈圆圆这样的事情。然而,历史却是无情的,他们确确实实地做了掠抢陈圆圆这件事,由此使明末清初那段暂短的历史被无情地改写了。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也许仅仅为了保护自己的爱妾,便毅然决然地引领清兵火速进入北京,不仅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也攻破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使闯王李自成的命运发生了不可挽回的逆转,而且随着清兵快速入关,还大大推进了清朝定都北京和大清王朝的建立与崛起。

        【陈圆圆墓考】

        黄透松,1934年生,贵州省文献研究理事和思州学研究会会长。主编《岑巩县志》等5部志书。“思州通”和“陈圆圆研究家”。

        一代佳人陈圆圆死后,世传云南、上海、苏州都有其墓冢,但惟云南昆明找到其衣冠冢外,其余均缺乏真凭实据。而今,位于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曾经隐藏了300余年的明末名姬陈圆圆的墓葬经专家学者近些年大量调查,神秘面纱已基本揭开。本报特约记者今年5月和9月两赴马家寨,首次对外披露发现一代佳人墓地的历史真相。

        担心株连九族,吴三桂后人隐居贵州数百年,至今仍然讳谈“陈老太婆”陈圆圆。

        《岑巩县志?文物名胜篇》第834~835页载:“陈圆圆墓(考)。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葬于思州城东北38公里,今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上,鳌山寺南端。”另外还有:“……据考,陈圆圆墓碑上没有直书其名,系对外保密而隐讳……马家寨名为马家,实际居住者全部姓吴,历来自称吴三桂后代,如今吴氏已有后裔1000多口。为保护陈圆圆墓,雍正年间立碑之后未进行重修。……据吴氏相传,陈圆圆晚年住天安寺(又名平西庵)……留有皇伞、御字簿、大刀、金银等物。同时,马家寨还有《七颗针的寿鞋》、《吴启华藏身达木洞》、《襄子家屋场》和《马宝护送陈圆圆》等传说故事。”

        既然墓碑上没有“直书其名,系对外保密而隐讳”。那么,陈圆圆的墓地当初是怎么发现的呢?又怎么论证出来的呢?

        在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有一个地方叫襄子家屋场,历史资料记载,该地名的来历是以吴三桂父亲吴襄的名字取得。除此之外,外人并不知道陈圆圆的墓地也隐藏在当地。

        近日记者采访了发现陈圆圆墓的当地古文献学专家、思州(岑巩古称)学学者黄透松。他介绍,1983年,贵州省文化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写《中国历代名人名胜录》的通知,要求搜集名人轶闻逸事,文件中点到与思州有牵连的吴三桂、张三丰、田佑恭和李白等人。当时任宣传部副部长的黄透松第一次正式去马家寨调查,希望找到传说中陈圆圆的墓地。

        遗憾的是,当地众多的吴三桂后人一致反对公开这段历史,几经周折,也不愿意透露他们称之为“陈老太婆”的陈圆圆埋葬在哪里。

        其后人的理由是,“老祖宗吴三桂兵败后,想留下吴家之根。后世子孙为免遭诛灭九族,逃难隐藏,才世代隐居此处。族人不愿‘出卖祖宗’。”

        陈圆圆墓暗藏乡间,神秘对联透露王妃身份。陈圆圆后人创“聂”字。

        黄透松等调查者在寻访的过程中,在马家寨一名吴三桂后人的一处墓碑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副奇怪的对联:“?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中“?”字不知到底是“阮”还是“院”字,怎么读都不通,不知道隐含着什么意思。

        也许是黄透松等人的诚恳打动了吴家后人,经过反复做工作,吴三桂的一个直系后人吴永松老人才解除了思想顾虑,告诉他们:“?”字是“隐”字的简化,是吴家文人自己造的,字典上没这个字。表示后世隐藏此处。

        终于,在打消了顾虑的吴家后人帮助下,调查者得以在寨右边的山凸上找到了根本不起眼的“陈老太婆”陈圆圆的坟墓。

        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一块很不显眼的小小石碑,碑脚已被泥土掩埋,上面有一块没有山字形的碑帽,左边有一块石夹柱,右边的那块石柱已经不知去向,只好用石头垒砌撑起。

        碑上阴镂“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孝孙男:仕龙、仕杰。杨氏。曾孙:大经、大纯……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整块碑文都是繁体字,只有一个简化的“聂”字。

        吴永松老人解释说:“故先妣”没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吴门”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苏州人,苏州古称吴门,对外也可解释为吴家。“聂”用的是雍正年间还没有的简化字,是吴家为隐蔽造的。陈圆圆本姓邢,后跟养母姓陈。邢有右耳,陈有左耳,“双耳”代表邢和陈,一字双意。“双”字的繁体上边两个“佳”字,佳佳为好,花(蟹)好(蟹)月(蟹)圆,暗喻“圆圆”。“位席”显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个字连起来正好就是“明苏州氏陈圆圆王妃之墓”。

        众多证据证实陈圆圆墓。为纪念护送陈圆圆的大将马宝,将居住地取名马家寨。

        寻访到陈圆圆墓葬之后,众说纷纭。但专家经过研考坚持觉得马家寨之说充分。因为吴氏担心诛灭九族,至今未能留有文物,但这是应该理解的。

        专家的解释是:第一,吴氏秘传对雍正六年石碑文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马家寨后裔现已有1000多人口,还在解放前吴氏就已在社会上讲明自己是吴三桂的后代。而在解放前,社会上乃至**时期的教科书都讲吴三桂是**贼。处于受人鄙视的社会压力下,有人竟敢公开说是吴三桂的子孙,必然是出于一种亲情;如果不是吴三桂的子孙,又何必去背黑锅?而且今岩下杨氏原来是追查吴三桂后裔的,只是未能查明上报朝廷,至今吴、杨两姓还有仇恨,互不往来。

        第三,据长房十一世秘传人吴永鹏讲,陈圆圆和吴启华是吴三桂的爱将马宝秘密从衡阳保卫护送,沿沅水、龙鳌河而到达达木洞(马家寨背后山中、鳌山寺山麓)隐居一段时间,以鳌山寺为基地,康熙二十四年才搬到马家寨一带芦苇地。为感谢和纪念马宝大恩大德才取名马家寨,让子孙后代永不忘记。其实全寨姓吴,没有一个姓马。

        马宝墓的对联“重垒土莹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便说明了问题。这里讲的来源说法,与一些史载陈圆圆的晚年轶事不合,但与印鸾章编著的《清鉴》十分吻合。

        《清鉴》载:“先是三桂婿胡国柱。见清兵压境。国势日逼。密谋降清。马宝阻之。不听。驰告三桂。值中秋节。三桂方拥歌姬。与所嬖陈圆圆。临轩玩月。闻变大呼曰:吾事去矣。即气噎仆地遽绝不复生。三桂既死。马宝等既与诸将。迎三桂孙世番于云南。至衡州。立之。改元洪化。始发丧。拥柩归云南。”

        马家寨地处偏僻,其后裔未必能见到此种书籍,可秘传人介绍陈老太婆从衡州秘进思州的背景、路线如此吻合,也说明了陈圆圆魂归思州的真实性。

        第四,吴氏秘传讲的一些事与当地民俗有异。秘传称家史为“御字簿”,而当地民间称为“家谱”、“族谱”、“宗谱”、“堂记”等,大不相同。还秘传有“皇伞”,交给吴××家世代保管,后因家贫拿来当被子盖而毁,见者不少。又金杯银筷被吴××家拿到野牛山亲朋家收藏而失,被偷卖了。两把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刀把有绣球,1958年当废铁卖了,知此事的人不少。而且马家寨吴氏男人个子高大,同吴三桂身体魁梧类似。有人说是基因所致。

        【圆圆曲(清?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娥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落花,无边春(蟹)色来天(蟹)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鸟自啼,?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赏析】

        吴伟业擅长七言歌行体,这首《圆圆曲》被认为是其最优秀的代表作。此诗以陈圆圆与吴三桂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为线索,展现出一幅明清之际的广阔社会画卷。全诗规模宏大,人物身世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交织融会,既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又反映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诗人运用多种结构手法,追叙、插叙、夹叙等交互为用,使情节曲折多变,富有传奇色彩。其他如心理刻画、历史典故与前人诗句的化用、叙事中的议论穿插等,无不恰到好处。而蕴涵于全诗的历史沧桑感,透露出浓厚主观情思,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陈圆圆的私情

        明朝“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风流潇洒,饱读诗书,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正直不阿,敢于向阉党叫板。那个时代的江南名妓节气颇高,仿佛达成一种共识,都喜欢有才学、有胆识、有正义感的文人。冒辟疆正是这样一个人,据说当时无数女子宁愿给冒辟疆当小老婆,也不愿做贵人的正妻。

        在爱上冒辟疆的女人中,就有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明末第一美女、“乱世佳人”陈圆圆。陈圆圆曾对他一见倾心,冒辟疆在怀念董小宛的文章《影梅庵忆语》里记述过这段擦肩而过的缘分。

        他在文中并未直接道出陈圆圆的姓名,称她为“陈姬”。说他初见陈圆圆时,“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莺之在烟雾。”

        当时陈圆圆穿着一套浅黄色的裙子,如暮霭中孤单的黄莺,惹人怜爱,而她的咿咿呀呀的唱腔,如珠玉在盘。才子动心,佳人含情,两人情投意合,谈话一谈就到了四更时分,忽然风雨骤起,陈圆圆急着要回家,冒辟疆拉着她的衣角相约佳期。陈圆圆说:“过半个月后,一起到光福看那‘冷云万顷’的梅花吧!”冒辟疆说半个月后要去接母亲,于是再次约定,索性等到八月,两人一起到虎丘赏桂。

        等到冒辟疆接母亲回来,路过苏州,却听说陈圆圆被豪强抢走了。他跟朋友谈起陈圆圆,惋惜自己没艳福,一再叹息“佳人难再得”,朋友则告诉他一个惊喜:被抢走的是假陈圆圆,真陈圆圆现在所藏的地方离这里很近,他可以带路,陪冒辟疆去看她。

        于是冒辟疆与陈圆圆再次相逢,按照冒辟疆的叙述,陈圆圆见到故人后,十分惊喜,由于她刚刚逃脱虎口,惊魂未定,寂寞凄凉,很想与他作一番彻夜长谈,说有事相商。

        冒辟疆当然知道陈圆圆要商的是何事,陈圆圆虽艳丽无双,是猎艳的最佳对象,然而要谈婚论嫁,他可没有思想准备,于是找借口说放心不下母亲在船上的安全,连夜回去了。

        陈圆圆硬是十分看好冒辟疆,第二天早上化了淡妆去拜访冒辟疆的母亲,准备搞曲线爱情攻关,并且执意邀他再去她家。月光如水的夜晚,陈圆圆再次向他表白托付终身的愿望。他则很煞风景地委婉回绝了,理由是他父亲正陷于起义军包围,他没心思考虑这事。并且说,他两次找她,只是无聊消遣罢了,她的要求过于唐突,令他惊讶,必须赶快打消念头,以免耽误了她的终身大事。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相当不客气了,搁平常的女子身上,立马掉头就走。然而陈圆圆的脸皮厚得可以,说对方如果没有完全关死那道门的话,自己可以等。美人无怨无悔的痴情让冒辟疆再也无法拒绝,只是有些敷衍的顺口答应,陈圆圆就“惊喜申嘱,语絮絮不悉记”,冒才子诗兴大发,还写了绝句赠给她。

        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冒辟疆的父亲没有危险了,他才有心情再去找陈圆圆,没想到陈圆圆这次是真被人抢走了,抢他的人是崇祯皇帝宠妃的父亲田弘遇。

        冒辟疆怅然若失,郁闷无比,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遇上红颜知己董小宛的,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不然,那篇深情款款的《影梅庵忆语》就不会问世了。

        冒辟疆自述的这段艳遇显得颇为自恋。表面上看,陈圆圆对冒辟疆钟情得很,其实这里面真有爱情可言吗?我猜想,陈圆圆只是想以最快的速度,找一根值得托付的救命稻草而已,这不过是弱女子的生存法则罢了。

        冒辟疆即使后来娶了董小宛,还对陈圆圆念念不忘,有惆怅也有炫耀:天下第一美人曾经爱过我,我却没怎么当回事,我冒辟疆风流公子的名声,不是虚的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其住所为“易安堂”,李清照也故自封为易安居士。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

        1.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上书)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少女怀春;

        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卿卿我我;

        丧偶后的李清照,孤独、寂寞、悲凉的度过下半生。

        丧偶后,李清照的诗词大多悲凉凄惨。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蟹)城。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蟹)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衣无助,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

        《词论》一文也作于此时。《词论》是第一篇论述词的发生发展,评论自有词以来的诸词人及明确提出词不同于诗而“别是一家”的文章。与此同时,她还同赵明诚一起广求金石字画,潜心研究,从事《金石录》的著述。为此,他们常过着俭朴的生活,“食去重肉,衣去重彩”,甚至到了俸竭质衣的地步。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蟹)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不仅文学方面,在史学方面她的《金石录》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她的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蟹)自(蟹)飘(蟹)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她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简明、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

        中州盛日”。下篇写到: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唳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编辑本段]【重要词集】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蟹)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蟹)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蟹)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蟹)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蟹)满(蟹)西(蟹)楼。

        花(蟹)自(蟹)飘(蟹)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长寿乐

        南昌生日,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人娇後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满(蟹)庭(蟹)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後,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瑞鹧鸪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中国历代名女》――一代词人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夏日绝句(诗)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现已将其编成《李清照集校注》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乱世中的美神作者:梁衡

        李清照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小说素材
    • 今日 0
    • 内容 7766
    • 关注 132
    • 实时动态
    • 违法举报
    • 问题反馈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关闭窗口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