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作者Q群
  • 注册
  • 小说素材 小说素材 关注:129 内容:7766

    《好故事坏故事》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吾创网 > 小说素材 > 正文
    • 小说素材
    • 至高神
      LV.8 渡劫期
      VIP 9

      一:写事物的模糊,写人的浮与滥。 1,模糊的描写。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赞扬一篇文章好,会说它的描写形象、生动。 

      形象生动,这大概就是好的描写的标准。当然,通俗文学的描写也有更高的层次,例如多丽丝莱辛海明威托尔斯泰莫言这些大作家。但对于新写手来说,要做到形象生动都尚且不容易,所以我们把门槛放低一点,要求描写具体而形象。

      描写要具体,具体至少你能够想象到,感受到,这是新写手最应该学会的。 

      我推荐以下读物:

      第二章,写下你的文字(略)-《畅销书写作技巧》20-31页(PS,基础必读) 

      《文学描写辞典(小说部分)》-赏析(PS,绝版书,淘宝有售,可以提高欣赏能力) 

      《文学描写知识》-湖北教育出版社(PS,绝版书,淘宝有售)

      作为书评员,我最怕遇到模糊、无法想象、无法感受的描写。 

      无论是描写场景或人物,都是那么的浑噩,像一切都发生在梦里。没有比这更糟糕的。这种故事,读起来是一种煎熬。 

      有人给我看了一个开头,第一句话是 “四周无边无际,黑压压的军队如洪荒般涌来”。抱歉了,这个无边无际、黑压压的军队,我实在无法想象出来。

      以人物思想、以意识流的写法展开故事的;以描述一个离奇的梦境为开头的;描写模糊、令人不安的空间为都市小说开头的。

      开头有一句这种描写,就能劝退一半的读者。 

      剩下的一半读者根本走不进故事,只能站在故事外,用一种怀疑的目光,对人物和情节指指点点。 

      2,人物描写最常见的情况是浮、滥。 

      有的作者描写非常仔细,鼻子、眼睛、嘴唇、大腿、胸、屁股,衣着,绕着人物写了一圈,但是他抓不住这个人物的重点,更无法表现出来。 

      新闻稿的基础是真实客观,她写得就很好,但小说描写追求的不是真实,而是生动。 

      大部分的小说描写是侧面的,主观的。 

      而新人写手描写足够具体,又容易沉浸犯在自己的世界,变得过分写实。 

      所有东西都是人创造出来的,生动不是一副素描画,让你可以去描绘人物的面容,而是让你能够感受到他。 

      而写作是一种互动。 

      例句: 

      《大泼猴》悟空和紫霞仙子那一段,具体哪一章我忘了。 

      《斗破苍穹》里描写萧媚和萧薰儿的句子,时间原因,我就不复制了。 

      《特战医王》开头,对人物的描写。

      3,给读者留一点感受和想象的空间。 

      刚才我看了一篇文,觉得可以当个典型来讲。那个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该死的,肚子快痛死啦,肯定是早上吃的那个菇。”一个身材匀称,身高大概165,年若14、15,着装破烂的年青人面色凝重道,“不行,得找个地方解决一下”。不一会,总算找到一个比较隐秘的地方,周围草丛一米多高,人蹲下刚好遮住。 

      我看了三段,没有给出任何评价。 

      因为它的描写和对话掺和在一起,我根本没有感受的时间,这个人物的形象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但是,很多新人写手会这么写。 

      假设一下,如果土豆这么写: 

      少女年龄不过十四左右,虽然并算不上绝色,不过那张稚气未脱的小脸,却是蕴含着淡淡的妩媚,清纯与妩媚,矛盾的集合,让得她成功的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她一进门,大声喊道:“老板,来两大碗杂碎面,一碗放葱花,一碗放辣椒……” 

      人物的美感就彻底被破坏了。

      读者根本没有空间去想象这个人物,马上被带入到情节当中,描写就会显得多余。 

      4,一些好的描写的例句 

      传统文学的描写固然很生动,很亲切,但又有一些刀砍斧凿的匠气存在,造成表述不够凝实。其实网文在描写一点也不差,只是众多文字堆砌,埋藏了其中的金句。 

      以下是几个例句: 

      十二月上旬的一天晚上,天气突然转寒,一夜之间,北风呼啸。雪花洋洋洒洒地飘了下来,等到刚刚天亮,地上已经落了厚厚一层。 

      王超被窗户外的雪光映醒,以为天亮了。但是看了看床头的闹钟,这才知道才五点多,自己早醒了一个小时。 ——神机《龙蛇演义》 

      深秋过后,虽然没有下雪,但寒气却一天一天的重起来。 

      这从玉京城里面家家户户屋檐下那一长溜,粗似儿臂,晶莹剔透,如刀剑一般锋利的冰棱足可感觉到冬天的严酷了。 ——神机《阳神》

      PS在读过《阳神》的几年内,我每一次写玄幻文,都会想到《阳神》开头的描写。以至于后来看荆柯守写的《青帝》,读了两段,实在读不下去了。 

      时值2月,冬日里的晚霞由西边向整个世界蔓延,寂静的红色像是一层油画的涂料,把所有行人身上都换了一种颜色。  来往过客都是笑容满面的。

        今天大年初三,正是逛庙会的好时候,洛城这个小城市,光是举办庙会的地方就有六七处之多。 ——肘子《大王饶命》 

      等到放学时已经是晚上了,天边的夕阳刚刚落下,在蓝黑色的天幕边际还能看到一抹红色从下而上的蒸腾着。

      春节一过,也就意味着春天真的不远了。 ——肘子《大王饶命》

      夕阳西下,漫天晚霞映得海面一片金黄,微波摇荡,浩浩数千里尽是金光。晚风煦暖,吹过这万仞绝壁上的杨树林,卷起漫天白絮,洋洋洒洒四处飘荡,落在他的鼻上,脸上。温暖而刺痒的感觉,让他突然想起了小时的诸多事情。 

      这里是他初次看见大海的地方,想不到时光飞逝,造化弄人,他今日竟又来到这东海南际山。此处正是南际山的正峰,他身边的山顶溪流汩汩流过桃树林,汇成激流,从龙牙岩飞泻而下,形成声势惊人的万丈瀑布。由于山势过高,瀑布倾落到半山腰,便被海风吹得飞花碎玉,各散西东。在山下龙潭边,早已见不着瀑布,只可感受漫天的毛毛细雨。

      景物如旧,逝者如斯。然而当年的壮志少年早已变成了鹤发老者。

      再过几个时辰,春天就要过去,他的人生呢?老人心中泛起淡淡的哀伤。落花飞舞,蝴蝶盘旋,晚霞如火,涛声隐隐。他躺在崖边草地,聆听耳边流水,天际海鸥,心中一片澄静。

      ——树下野狐《搜神记》 

      天上没有星星,更没有月亮,漆黑的像一个大洞,让人有些颠倒分不清上下,似乎一失脚就要坠进去。 ——《花千骨》 

      大风越过,一树桃花仿佛都在为此欢呼雀跃般,快被吹到半空中去。感受到身子在微微震动,轻轻在半空中转了个圈,花千骨看见糖宝大惊失色的望着自己。莫名其妙的转头看,等反应过来时,已经随着身体下的那片桃花瓣,往树下飘落了去。

        仿佛踩着帆一样,悠扬的在半空长打着转儿。然后,竟径直的掉落到了白子画的酒盏之中。

        花千骨傻傻的躺在那片花瓣上,犹若一叶轻舟,在酒盏中荡漾,清醇的酒香让她有点昏昏欲醉。

        白子画低头看她,眼中一丝诧异,似乎微微上扬的唇角,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大的表情。

        花千骨开始浑身哆嗦,比她这辈子任何一次见鬼还有看见的恐怖场景都觉得可怕。

        白子画看着这个误入自己酒盏中的小虫子,难得兴致大发的伸出两根手指把她小小的身子从酒盏里拎了起来。

        我要死了,我要死了

        花千骨闭上眼睛在心里不断的喃喃自语。

      ——《花千骨》 

      暖风酥软,又是晚春。江畔的桃花已经透出衰意,怀着一川汉江水,徐徐流向南方。 ——《昆仑》 

      飓风吹起乱雪,弥漫半边天,掩住了方当正午的日头。

        雪暴之外,天空湛蓝,寒风呼啸,苍鹰盘旋。

        在这个连苍鹰都盘旋着无法落下的雪山半腰,却有一队衣衫褴褛的人缓缓跋涉而上。

      ——《镜.双城》版本1 

      飓风吹起乱雪,纷扬了半天,掩住了方当正午的日头。

        雪暴之外的天依旧是湛蓝的,苍鹰盘旋着。

        从半空俯视,慕士塔格雪山在连绵的巨大冰峰中、宛如银冠上一连串明珠中最璀璨的一粒,闪闪发光。而那些光,就是此刻弥漫山中的雪暴。

        然而,苍鹰的目力再好,也看不到雪暴下山腰那如蚁般蠕动的黑点。在这个连苍鹰都盘旋着无法下落栖息的雪山半腰,居然有一队衣衫褴褛的人缓缓跋涉而上。

      ——《镜.双城》版本2

      PS:对比一下两个版本,明显会发现第二段描写的不足。但第一段的描写又不如第二段灵活生动,苍月因为出版的缘故修过文,删除了一部分写景,把情节加快了,但描写还是略微差那么一点意思。

      二:作者的叙述陷入中止。 

      作者大概都听说过这句话,“无论文笔多么优美,都不要让描写使你的叙述陷入中止。” 

      龙空版主九命肥猫曾经也做过一个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别让读者陷入思考。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叙述力强的文有很多,例如《紫川》、《冰火》、《百年孤独》,以及大部分的第一人称恐怖小说。 

      他们的特点就是,描写为辅,叙述为主,永远不让情节陷入中止,不让读者的思维陷入停顿。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作者的思维不能断、不能散乱。 

      导致叙述陷入中止最常见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写景过度、二是重复描写、三是总结性陈述。 

      一,写景过度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句子,出现在情节中段:“杨辰仰头四十五度,看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白云一朵朵飘着,候鸟成群飞翔……” 

      后文作者不知道怎么接了,应该心理描写、抒发感情,还是继续描写风景,还是交代周围的环境? 

      读者的思维一下子陷在写景里,作者怎么写都不对,这个文就卡在这儿了。 

      这种句子就是一个泥潭,一个坑,可以放在结尾,放开头,但不要出现在情节中间。 

      我宁可行文凌乱,不分逻辑,不分主次,突兀转折,也不能让情节陷入这个泥潭里。因为它会带着作者走进这个泥潭,进退失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反过来说,文笔再优美,美得过《红楼梦》吗? 

      曹雪芹每一个描写用词都精细到极点,赋诗作曲,阳春白雪,仔细的读,读者隔着书页,似乎都能闻见一股香气。但他也不会让叙述陷入中止。

      二,是重复描写。 

      当我看到一段重复的人物外貌描写,无论它有没有加深印象,思维都会陷入禁止。 

      所以,人物外貌的描写通常只有一次,其余的只能用情节表现。 

      作为新人,要特别小心,不要重复描写静止的画面 

      三,是总结性的陈述。 

      新人作者在补叙的时候,常常会忘记自己所处的位置,跳出来对故事进行总结。 

      例如:XXX,XXX 

      “简答来说,方岩是一个好人,但李二狗看他软弱可欺,便着想过来占一点便宜。真是世态炎凉,世风日下,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老实人只有被欺负的份儿。哼!” 

      这就完了,我光听作者说了,思维已经跟不上情节了。 

      三:背着解释性包袱,滥用补叙及心理描写。 

      1,解释性的包袱,和补叙。 

      补叙,另一个说法叫旁白。 

      通俗小说里,补叙是很常见的。 

      补叙的作用,是对人物或事件的行动、心理进行补充叙述,让读者更充分的了解故事。 

      例如这段话: 

      “要知道,整个昆仑府境内,总共只有三名金丹期的强者,而且都是一些修炼亿万年,早已不问世事,潜心求道的老家伙。王排骨入门三年,不过区区二十来岁,居然拥有金丹强者的实力?” 

      “震惊,诧异!众人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得看着这一幕! 

      昆仑府死一般的寂静! 

      欺之老祖吐出一口黑血,从地上缓缓爬起来,目光阴鸷,如毒蛇一般盯着王排骨;‘你,在闲话岛思过半月,居然结出了金丹!?’。” 

      ‘呵呵。’王排骨微微一笑;‘还得谢你送我的大机缘,祝我一臂之力。’ 

      “不会吧,他真到达金丹期!” 

      “区区二十余年,成金丹,踏仙路,此子天赋之高,进步之快,竟然恐怖如斯?!” 

      “此言一出,等于是默认了自己的修为。昆仑府弟子一片哗然,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有人觉得他是在装逼……有人觉得嘛,他肯定是在装逼……也有人觉得,他必然是在装逼。不过无所谓,他就只想写个帖子而已。”

      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就是补叙。 

      我常常见到一些很糟糕的补叙,有的出现在开头,有的出现在情节中段。 

      除了上一条列举的,那种总结性的陈述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解释性的补叙。 

      作者为了表现某些意识形态,怕读者听不懂,看不明白,就习惯了先解释一堆东西,交代背景、前提、人物,然后再写发生了什么。 

      而且,作者在解释的过程中,通常是习惯了、无意识的。 

      例如下面这句话: 

      光明不再光明,黑暗凝聚到极致,两者碰撞之下,可以撕开天地一道裂缝。

      这道裂缝,或是代表死亡,或是代表机遇。

      死亡,踏入其中者,九死一生。机遇,则是可以借助其中存在的神秘物质,一举凝聚出独属于自己的道台。

      道台,恒天大陆修行者的象征,若是不能够凝聚,那么终身都不过是具备拳脚功夫的武夫,而一旦凝聚,则意味着,你有资格探索那或许有也有可能是猜测的……永生大道。

      恒天大陆北部区域,那里茫茫大海,万里之内都难见疆土,但在海中,却也可以看到那一座座仿若镶嵌在一起的岛屿。

      所有的岛屿汇聚,化身成了一个以海立足的国度。

      国度庞大,每一座岛屿都是一座城池,虽无疆土拼连,但若是距离不远,倒也架起了庞大的虹桥。 

      以上这段话,是一个老写手给我看的开头,他创作的总字数约400万字,是阿里保底的作者,但他就有习惯带一些解释性的语言。 

      这种习惯很难改变的,但作者必须有意识地去克服。 

      2,突兀的心理描写 

      通过心理描写,可以判断一个作者文笔水平。 

      好的心理描写,自然真切,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而糟糕的心理描写无切入点,非常突兀,让读者瞬间出戏。 

      心理描写是一把双刃剑,在增加故事性的同时,又很考验作者对故事的把控。 

      在略微轻松、曲折的情节里,你会经常看见一些作者用心理描写。 

      例如鱼人二代的小说《校花的贴身高手》 

      但是在激烈的对抗性情节中,补叙和侧面描写多,而心理描写少。因为心理描写也可能拖慢故事的进展。

      这个就不多说了。 

      推荐一本书,《史蒂芬金谈写作》 

      四:抒情、议论,和幸福的陷阱。 

      这是我常犯的错误。 

      这一个很低端,但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 

      1、抒情让读者的思维飘扬。 

      这个很好理解,你们去看徐志摩、泰戈尔、惠特曼的诗句,思想一定都是飘得。 

      思想会从故事里飞出去,收不回来,这是很糟糕的一点。 

      没错,小说是让人感受的,作者要想感动读者也刻意,但这个东西不能刻意表现的,它得是一种共鸣。

      2、议论,让视角发生冲突,从内部撕裂了故事。 

      在任何时候,哪怕是人物的心理描写,我都不想看到议论句出现。 

      除非,它是第一人称的小说,否则千万不要议论。 

      议论是两种观点的冲突,第一人称,人物内心可以出现更多观点,冲突,从而产生议论的效果。但在第三人称中,人物性格的鲜明,决定了他通常只有一种观点。 

      另一个观点,就是作者强加给人物的观点,这种议论会将作者暴露在读者的视野里,并且和人物,故事产生对立。 

      (18-3-6,ps:这个地方要补充一下,写作中有一种手法叫“以叙夹议”,可以增加文章的思想性,使文章变得更有说服力。但这种手法要求比较高,不适用于新人写手,在此说明。)

      3、幸福的环境,让读者漠不关心。 

      我偶尔会看到这种情况。 

      在开头,作者描写了一个孩子幸福的家庭,美丽温柔的母亲,勇敢强壮的父亲。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无忧无虑,天真快活,一切都非常美好。 

      三五百字以后,故事发生了转折,孩子幸福的生活被打破。 

      但是,这种开头,读者一般看不到三五百字。 

      这个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如果硬要说有什么道理,大家记住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人物没有欲望和目标,他身上就没有足以打动人的故事”。 

      某一个人物没有欲望,目标,这个故事还能看。 

      但如果所有人都没有目标,欲望,过得非常幸福,故事将没有任何看点。 

      五:优秀的写作强调变化与反应,糟糕的写作则相反。 

      这个是编剧里流传的一句话,叫优秀的写作强调反应。当然,小说里也是适用的。 

      我评书多年,看过一些作者设计出非常好的情节,但作者容易拿捏不好,忽略了人物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作为一个书评人,我就会很着急。 

      这种感觉,人物从一个精彩的情节中路过。 

      人物的情节联系不紧密,读者也无法知道人物的心理状态,这是很糟糕的情况。 

      所以,即使作者真的无法掌握人物的心理动态,哪怕是吐两句槽,也比从情节路过要好得多。 

      六:节奏的杀手——过分急躁,迫使结果等于期待。 

      这个也没啥好说的。 

      情节的编排,考验的是作者的自信,心理素质。 

      高明的作者,不会轻易满足读者的心理预期,总是带着读者绕好几个圈,最后才让读者得到满足。 

      遇到这种作品,我们总是一边骂作者水,一边在电脑前期待下一章。 

      同样是水,为什么我水文没人看,大神水文万众期待? 

      当然是水的方式不一样。 

      新人写手的情节是这样的,人物的困境——危机——金手指——反击打脸。一千字下来写完了 

      好的情节是这样的,人物的困境——金手指——伏笔(绕个弯儿)——铺垫(再绕个弯)——冲突——准备打脸——又转折(转一圈)——停一停(先跳个舞)——宝物秘籍(花里胡哨的东西搞一搞)——危机(想一下能不能用装逼的方式解决)——说说俏皮话(再跳个舞,感觉好开森)——欲扬先抑(再蹦跶几圈)——打脸。 

      他们的情节,就像一个磨人的小妖精,而我们的情节,就像一个浓妆艳抹的妖艳贱货,一夜几百块钱就能搞定的那种。 

      推荐几本做的比较好的书: 

      黑山老鬼的《大劫主》,它的情节真的是个磨人的妖精。 

      还有《低维空间》,在这方面做的也不错。还有就是蔡骏的小说《镇墓兽》,情节上绕了九曲十八弯。还有《这个电影我穿过》,情节上非常下功夫。 

      最典型的是辰东的开头,辰东大神喜欢以悬疑开头,不喜欢开门见山,他的情节也是做得很曲折,很匪夷所思,充满想象力。 

      七:没有一个稳定的叙述视角(POV),视觉混乱。 

      视角,这个东西很神奇。 

      我曾经写过一个帖子,试着总结了一下叙述视角。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我的结论是,哪怕同样是第三人称叙事,每一部作品的叙述视角都是不同的。 

      记叙、顺叙、平叙、插叙、倒叙、POV视点穿插、第一人称陈述、回溯、闪回、过去式、进行式,作者站在各种各样的角度,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讲述自己的故事。 

      所以我放弃了那个帖子。 

      我举几个例子,龙空大火的几本书:《重生之出人头地》、《大泼猴》、《大王饶命》、《难道我是神》、《宠物天王》,再加上一些传统文学的经典,《百年孤独》、《复活》、《在我弥留之际》、《变形记》…… 

      你会惊讶的发现,每一个作者的描写视角都是不一样的。 

      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描写上。 

      有的作者会做一个安静、客观的观察家,围绕着某一个人物,记录他的神态和心理;有的作者则聚焦在整个故事的环境上,从整体上在叙述故事发展;有的则在每个人物的内心游走,强调人物内心的变化;有的作者突然蹦出故事,变得多愁善感,补叙人物的感受。 

      当然,这是每一个作者的写作习惯,没有一种方式就是绝对错误的。 

      但是,小说的类型,通常也决定了故事的视角。 

      在长篇小说当中,我不想看到过多类似作者叙说的内容,而缺少相应描写的内容出现;不想看到过多陈述句,概括句,而让人物变得概念化;在激烈的情节不想在一个句子里看到太多愚蠢的形容词、副词、让节奏变得沉笨缓慢;不想在轻松的情节,看到太多客观而死板的,充满写实主义的描写。 

      如果有人这么写: 

      “她是一个孤儿,从小在福利院长大。”

      “她一直长到十八岁,有一个叔叔来到福利院,要带她离开。” 

      “在填写基本情况的时候,她忘记了自己父母是谁,住在哪里,多大年纪,只填写了一个姓名栏。她的名字——冰凌。” 

      遇到这种开头的故事,我会下意识的把它当成中短篇小说,而不会把这当成长篇小说来……因为这不是长篇小说常见的叙述方式。

      我们也遇到过一些不太常见的长篇小说的视角。 

      例如蔡骏的《天机》、《暗房》、刘慈欣的《三体》(用了几个人物的视点穿插)、丹布朗的《地狱》(这个倒不算奇特,本身就是悬疑侦探小说)、扇子酱的《女王千千岁》(很少见的倒叙写法),。 

      在视角这个问题上,我们最怕遇到视角的漂移,不固定。 

      简单来说,就是让读者也无所适从,不知道站在哪看这个故事。 

      视角问题最常见的有三种情况,1是开头局限性太大,2是心理描写太乱,3是想象力缺乏,越写越有束缚感。 

      1,开头局限性太大。 

      这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第一人称的小说。 

      第一人称在视角上的限制,所有写过第一人称的都知道,特别是开头把类型、风格固定、又没找准故事节点的,写到后面人都几乎要崩溃。

      所以,对于开头,我们通常有两点建议。

      一是格局不要太小,二是个人风格不要太强,平稳的描写即可。 

      举两个例子,一是神机,二是张爱玲。 

      神机的个人风格就很强,笔风也很精准凝练,他的长篇小说到了二三百万字,写得自己也很苦恼。 

      二是张爱玲,张的短篇和散文我都看过,长篇看的很少。 

      张最出名的文,都是中短篇和散文,长篇反而不怎么出名。这也和他个人的风格有关。

      2,是心理描写的错乱。

      这个问题,只举一个正面的例子,就是冰临神下的《孺子帝》。

      前文十几万字,没有出现第二个人的心理描写,整个故事非常的凝练。

      总有人觉得,我是第三人称小说,上帝视角,我随便怎么写心理都可以,想怎么写怎么写……

      但其实真的不是这样,在心理描写上栽跟头的太多,补叙是补叙,心理描写是心理描写,不一样的。

      反面的例子不太好找,就不说了。

      3,想象力的缺乏,自己把路走窄了。

      缺乏想象力的作者,很容易被视角给困死,觉得自己不能这样写,不能那样写,结果把描写变得非常死板,描述变成了一堆陈述。

      八:滥用闪回、插叙、倒叙,故事感的支离破碎。 

      这个就不说了,很好理解,大家都懂。 

      九:糟糕的结尾 

      这个也不说了,大家都懂。 

      十:分不清现实与故事的距离。

      这个也不说了,司空见惯的问题。 

      十一:自序、跋序、题记、楔子、引子,输在起跑线。 

      刚才看到@猫弥 的帖子,又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新人写不写序。 

      当然,没有谁规定新人不能写序,但一般大家都会劝新人不要写。 

      因为,作为一个新人,写一篇好的序章比作开头更难;而且这里头还藏着一个可怕的事实——大神的序有自带的经验加成,而新人的序写不好,很可能就会彻底毁了一本书。 

      龙空有一位作者叫张七李八,我看过他的文,文笔不赖,故事讲得也挺好,但是他在开头非常苦恼。 

      他一本书发了两次,开头修改四五遍,最后书还是毁在引子上。

      什么是引子序楔子,区别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别说他了,很多老作者都分不清。 

      你都不懂这是啥,能写好么?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小说素材
    • 今日 0
    • 内容 7766
    • 关注 129
    • 实时动态
    • 违法举报
    • 问题反馈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关闭窗口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