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作者Q群
  • 注册
  • 小说素材 小说素材 关注:129 内容:7766

    武侠兵法 唐代大军事家李靖教你摆八阵图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吾创网 > 小说素材 > 正文
    • 小说素材
    • 至高神
      LV.8 渡劫期
      VIP 9

      看到很多把《八阵图》说的很神秘的贴子,还看到很多猜测《八阵图》是个什么样的询问,有的说不是战斗时用的,只在练兵时使用,还有的人说,八阵图已经失传,至今是个迷!

      其实八阵图也不是很神秘,也没有多么玄,只是一个攻守兼备,正兵与奇兵相配合,还可做为练兵时用的极为完善有效的阵法。

      对于八阵图,《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一书中有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问李靖关于八阵,五阵,六花阵等很多问题,李靖一一做了回答。

      由于《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一书,网上尚无人翻译,也找不到专家级的权威注解。所以只能以我本人的平民级翻译水平来初步解释此书对八阵图的相关叙述,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肯定有翻译不准或错误的地方,欢迎吧里的高手指点和纠正。

      一、《八阵图》的发展历程

      纵观《唐太宗李公卫问对》全书,可发现八阵图的发展和改进的全过程:

      黄帝《握奇文》——五阵,握机阵,丘井之法

      ↓↓↓

      姜尚《太公兵法》—太公阵

      ↓↓↓

      司马穰苴《司马法》—五行阵

      ↓↓↓

      管仲——–重新整理〈太公兵法〉

      ↓↓↓

      孙武《孙子兵法》—–五行八卦阵

      ↓↓↓

      诸葛亮《八阵图法》—-八阵图

      ↓↓↓

      韩擒虎——九军阵法,即八阵图的别名

      ↓↓↓

      李靖《卫公兵法》—-六花阵

      ↓↓↓

      李绩《卫公兵法》—-六花阵

      可以看出《八阵图》渊源极深,可以追溯到上古华夏的黄帝。经过姜太公,司马穰苴,官仲,孙武等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到三国时期,诸葛亮使他达到了顶锋,完善为八阵!唐代李靖由于九个阵指挥过于复杂而简化为六花阵。

      二、《八阵图》的前身—-《握奇文》

      【原文】

      太宗曰:“黄帝兵法,世传《握奇文》,或谓为《握机文》,何谓也?”

      靖曰:“‘奇’音‘机’,故或传为‘机’,其义则一。考其词云:‘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机。’奇,余零也,因此音机。臣愚谓兵无不是机,安在乎握而言?当为余奇则是。夫正兵受之于君,奇兵将所自出者[也]。法曰:‘令素行以教其民者,则民服。’此受之于君者也。又曰:‘兵不豫言,君命有所不受’,此将所自出者也。凡将,正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奇正皆得,国之辅也。是故握机握奇,本无二法,在学者兼通而已。”

      【解释】

      首先,唐太宗问到:“黄帝的兵法,后世传说为《握奇文》,或者称作为《握机文》,这怎么讲?”李靖回答:“奇,读音为机,,所以也称奇为机,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按《握奇文》上说:“四方为正兵,四隅为奇兵,中央的剩余兵力即是由主将所掌握的机动部队。”

      战场上战机无处不在,应当掌握机动力量,并用来随机应变才是正确的,正兵通常是用以执行国君的总的战略意图的部队,奇兵则是将领按照战场情况灵活使用的兵力。《孙子兵法》说过,平素能严格服从命令的,士兵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这是按照君主的命令行事的正兵。

      《孙子兵法》又说:“用兵作战的具体方法不能在事先规定的,国君有的命令可以拒绝执行。”

      这是指将帅应变指挥、见机行事而言。大凡将领,只会用正而不知用奇的,那便是保守的墨守成规的将领;只知用奇而不会用正的,那便是俘躁好斗的将领;既会用正又会用奇的,那才是辅佐国家的良将。所以说掌握战机和掌握机动兵力,这两者是不可分开的方法,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融会贯通而已。“

      【分析】

      为什么先解释这段呢,因为《八阵图》就是强调正兵与奇兵互相配合的阵法,所以了解奇兵和正兵的概念和作用对于研究《八阵图》来说非常重要!况且《握奇文》是《八阵图》的前身,很多原理和阵法都非常的相同。三、《八阵图》的庐山真面目

      【原文】

      太宗曰:“陈数有九,中心零者,大将握之,四面八向,皆取准焉。陈间容陈,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数起于五,而终于八,此何谓也?”

      靖曰:“诸葛亮以石纵横布为八行,方陈之法即此图也。臣尝教阅,必先此陈。世所传《握机文》,盖得其粗也。”

      太宗曰:“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斯八陈何义也?”

      靖曰:“传之者误也。古人秘藏此法,故诡设八名尔。八陈本一也,分为八焉。若天、地者,本乎旗号;风、云者,本乎幡名;龙、虎、鸟、蛇者,本乎队伍之别。后世误传,诡设物象,何止八而已乎?”

      【解释】

      唐太宗问:“八阵图分为九个小的方阵,中央的一阵为剩余之兵,由大将亲自指挥,四方四隅各阵都向中阵看齐,大阵之中包容许多小阵,大队之中包容许多小队,前阵可以做后阵,后阵也可以做前阵。敌方一旦进入此阵,进攻不能很快的攻击到中心的大将,想退出此阵又非常的不容易,陷入两难境地。整个方阵四头八尾,哪部分受到攻击,哪部分就立即变为阵首迎击敌人。如果敌人直冲中心大将,那么方阵的头尾都能急时的救应。八阵的前身本是五阵,后来诸葛亮演变成为八个,这是为什么呢?”

      李靖回答:“诸葛亮曾用石块纵横排列成八行,八阵的布阵方法,就如同《握机文》一样,我过去教练部队阵法,总是先教会此阵,现在世上所流传的《握机文》,说明的非常简单,只是一些大概罢了。

      唐太宗问:“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作为八阵的名称,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李靖回答:“这是后人在传授中被误解的地方。古人为了保守这一阵法的秘密,便故意给它安上了八个神秘的名称,其实八阵乃是一整体,具体分为八个部分罢了。比如天、地和风、云,原本是几种队旗的名称,而龙、虎、鸟、蛇,则不过是各个部队的序列之别。后人不知古人诡诈,被误解。给各个大阵小阵都以各种物象命名,其实又何止上述那八种呢?”

      【分析】

      这段详细描写了八阵图的原理和场面,以及阵形变化的规律,又一句道破八阵的名子为什么这么神秘,原来是因为古人怕旁人或敌人知晓此阵的奥妙,故意给这八个阵起了八个神秘的名称,李靖还说,八阵其实又何止那八种呢,还有很多因素!

      八阵为一整体,而每阵又有其独立性,故合而为一,离而为八。每阵八队,八阵共八八六十四队。八阵之外,另有少部分兵力为游军,称为“余奇”或称“握机”,即机动兵力,由主将直接临时随机应变指挥,八阵中四阵即为正兵,其余四隅为正兵之中的奇兵,而且不断变化,有时候四隅的奇兵到了四个方向,如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则变为正兵,其中阵形的变化全靠中心的大将临时跟据敌情而随机应变,不断指挥,从这点可以看出,八阵图并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指挥的了的,八阵的威力和指挥者的水平是成正比的,八阵图对指挥者的反应和水平要求相当高。这也恰恰的反驳了某些人的:“诸葛瞻与邓艾对阵,最后不敌邓艾,说明了八阵图并不怎么利害。”的错误观点!,并不是八阵图不利害,而是八阵图对于指挥者的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四、《八阵图》与《握奇文》的区别

      【原文】

      太宗曰:“数起于五而终于八,则非设象,实古制也。卿试陈之。”

      靖曰:“臣按黄帝始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故井分四道,八家处之,其形井字,开方九焉。五为陈法,四为间地,此所谓数起于五也。虚其中,大将居之,环其四面,诸部连绕,此所谓终于八也。及乎变化制敌,则纷纷纭纭,斗乱而法不乱;混混沌沌,形圆而势不散,而此谓散而成八,复而为一者也。”

      【解释】

      太宗说:“此阵的数目初始是五个,到最终诸葛亮推演成八个,这并非是单纯的假设物象的缘故,而是一种古代的传统制度。你能不能试着讲一讲这个问题?”

      李靖说:“黄帝最早创立丘井之法,并根据井田之法确立了兵法制度,井字共有四条相互交叉的道路,这四条把军队分成了八个方阵,它的形状就像一个“井”字,正好把土地分成了九个方块。由于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块角落为闲地,所以这就是所谓八阵开始于五阵的由来。空出中央阵地,由大将居中指挥,以前后左右加上四个角落环绕相连列阵,便成了八阵。等到交换队形打击敌人的时候,则部队频繁机动,旌旗招展,虽然阵地上纷乱厮杀,看似混乱但是其实阵法却不错乱,部队行动有如江河奔流,混混乱乱,混跑混打,但是阵形浑圆而阵势也不散。这就是所谓分散开来成为八阵,而组合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大阵啊。

      【分析】

      本段以黄帝的井田与诸葛亮八阵图相类比,讲解了黄帝与诸葛亮的八阵的区别,前后左中右即为五块阵地,余下的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块角落则为闲地这就是黄帝的井田之法,而诸葛亮的八阵,则是把“井”字的余下的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块闲地全部利用,环绕相连成阵。李靖又说八阵图在攻击敌军时表面是非常非常的混乱,好像乱军瞎打一样,其实这是给敌军的一种乱的假象,八阵图兵乱但是阵法并不乱,阵势也不散,就好像八个阵其实就是一个大阵一样。在这之后太宗又问了黄帝的丘井之法有没有后人继承呢?李靖说西周姜太公曾整理和修订过黄帝兵法,创立了太公阵法,之后周代的兵书《司马法》,就是跟据太公兵法而写成的,齐国的官仲也重新整理过太公兵法,然后唐太宗李靖就开始讨论《司马法》中的兵法,就此略过。

      五、《八阵图》也可做为平时练兵时的阵法

      【原文】

      太宗曰:“诸葛亮言:‘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朕疑此谈非极致之论。”

      靖曰:“武侯有所激云尔。臣(案)[按]《孙子》曰:‘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自古乱军引胜,不可胜纪。夫教道不明者,言教阅无古法也;吏卒无常者,言将臣权任无久职也;乱军引胜者,言己自溃败,非敌胜之也。是以武侯言: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又何疑焉?”

      太宗曰:“教阅之法,信不可忽。”

      靖曰:“教得其道,则士乐为用;教不得法,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矣。臣所以区区古制,皆纂以图者,庶乎成有制之兵也。”

      【解释】

      唐太宗说:“诸葛亮曾经讲过:‘训练有素,军纪严明的军队,即使将领无能,也是无法被打败的;缺乏训练、军纪松弛的军队,即使将领很有才能,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我怀疑这种说法并不是正确的观点。你以为如何呢?”

      李靖说:“诸葛亮说这番话是有感而发的。《孙子兵法》上说:‘训练教育没有章法,官兵关系混乱紧张,列兵布阵杂乱无序,因此而致败的,叫做乱。’自古以来,自乱其军,自取覆亡的事例,真的是不可胜数,所谓管理教育不严明,说的是军队训练没有遵循古代良好的做法;所谓官兵关系混乱紧张,说的是军官不能树立威信,所谓乱军引胜,说的是自己先溃败,而不是敌人打胜的。因此诸葛亮说: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虽然是庸将指挥,也不会打败仗;如果自己不战自乱,即使是贤将指挥,也难免发生危险。”这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唐太宗:“看来教育和训练是否得法,确实是不可忽视的啊。”

      李靖说:“教习方法得当,士卒就会乐于听从命令;教习方法不当,即使是早晚不停地督促责备,也必定无济于事。臣下我之所以专心一致地把古人练兵的阵法和制度一条一条编写成阵图,就是希望通过这些阵法将部队训练成节制之师。”

      【分析】

      诸葛亮治军闻名天下,而诸葛亮对治军也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唐太宗对诸葛亮把治军地位抬的很高这一观点产生怀疑,而后李靖解释了诸葛亮为什么把治军放在这么重要的地位的原因,并肯定诸葛亮的这一观点,说:“这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唐太宗虽后感叹原来治军是这么的重要,确实不可忽视。李靖又说,我之所以收集古代这么多阵法和制度,就是希望通过这些阵法把部队训练成节制之师。

      六、《八阵图》的简化版——李靖《六花阵》

      【原文】

      太宗曰:“朕与李绩论兵,多同卿说,但绩不究出处尔,卿所制六花陈法,出何术乎?”

      靖曰:“臣所本诸葛亮八陈法也。大陈包小陈,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古制如此,臣为图因之。故外画之方,内环之圆,是成六花,俗所号尔。”

      太宗曰:“内圆外方,何谓也?”

      靖曰:“方生于正,圆生于奇。方所以矩其步,圆所以缀其旋。是以步数定于地,行缀应乎天。步定缀齐,则变化不乱。八陈为六,武侯之旧法焉。”

      太宗曰:“画方以见步,点圆以见兵。步教足法,兵教手法,手足便利,思过半矣。”

      【解释】

      唐太宗:“我曾同李绩讨论兵法,他的见解大多与你相同,只是李绩他没有考究出处罢了,你所创制的《六花阵》法,是根据什么而来的呢?”

      李靖答:“我的《六花阵》是根据诸葛亮的《八阵图》法推演而来的。其基本原则是大阵包容小阵,大营包含小营,四方四角相互衔接,一曲一折彼此对应,诸葛亮的八阵图本来就是这样的,我创的六花阵继承了这一原则,因此我的阵法外面六阵呈示为方形,里面中央军阵呈示为圆形,因其总体形状像六角花瓣,所以俗称六花阵。”

      唐太宗问:“内圆而外方,这是为什么呢?”

      李靖:“外面六阵是正兵,所以呈方形;里面的中央军阵是奇兵,所以呈圆形。方是用来规定战场的范围,圆是用来连接各方机动的路线。所以,规定战场范围的步数要像大地一样固定;确定机动的路线要像天体运转一样灵活。步数固定,回旋整齐,就可以在变化中不容易发生混乱。从八阵演变为六花阵,仍然是源本于诸葛亮的布阵原理。”

      【分析】

      李靖在这段里讲解了自已的六花阵和诸葛亮的八阵图的区别,原理不变,但是阵形有所变化,将诸葛亮的九个阵,简化为七个阵,外围六个方阵,中心把原来的三个阵合为一个圆形阵,由于诸葛亮的八阵图中心指挥者所控制的奇兵向不同方向支援所走的路途是不一样,这就要求指挥者有很高的应变能力,能精确的估计各各支援的小队,到达各各方位的正兵方阵所用的不同的时间,从而能准确的制定下一步的指挥。

      而李靖六花阵中心指挥者所控制的奇兵是成圆形的,从圆形的任何一点去接应外围的正兵所花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所以大大的减少了控兵难度,指挥者不用去计算他们之间的时间差,因为他们到达外围的时间是一致的。这样的阵法使水平不高反应不快的某些指挥者也能使六花阵发挥应有的威力,大大降低了诸葛亮八阵图对于指挥者水平的“最低配置”。

      李靖六花阵和诸葛亮的八阵图,很像是傻瓜相机与专业相机之间的区别,八阵图指挥复杂,灵活程度高,很多地方都要求指挥者亲自跟据变化随时做出正确的指挥。而六花阵则很规律,没有时间差,阵法变化随机性低,很多地方指挥者都不需要亲自指挥,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威力和《八阵图》没什么区别,只是应对特殊情况可能灵活度不如《八阵》高。和傻瓜相机的特点真的很像哦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小说素材
    • 今日 0
    • 内容 7766
    • 关注 129
    • 实时动态
    • 违法举报
    • 问题反馈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关闭窗口
      下载海报